近日,公安部公布刷单返利、虚假投资理财、虚假网络贷款、冒充客服、冒充公检法5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,这5类案件发案率占比近80%。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,占发案总数的1/3左右,已成为当前变种最多、变化最快的诈骗类型;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涉案金额最大,占全部涉案资金的1/3左右;冒充客服类诈骗的受害人群通常为网购用户,诈骗分子事先大肆非法窃取、收购买家网购信息及快递面单信息,以退款、理赔等为由对买家或平台商家实施精准诈骗;冒充公检法类诈骗在诈骗过程中可以准确说出受害人姓名、工作单位、住址、身份证号等信息,具有极强迷惑性。
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情况,近年来,公安部等相关部门坚持打防并举、防范为先,推出国家反诈中心APP、96110预警劝阻专线、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等反诈“利器”,不断加强预警防范工作,为广大群众构筑反诈防诈“防火墙”。
国家反诈中心APP上线以来,受理群众举报线索1460余万条
“您现在正在遭受电信网络诈骗,要求您转账的是骗子,千万不要相信!”北京市某公司财务人员吕某突然接到一则转账通知,正当吕某准备向对方转账时,接到了来自国家反诈中心民警的预警劝阻电话。
原来,通过大数据分析研判,国家反诈中心民警发现一起“冒充领导、熟人”类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正在实施,马上拨打了受骗人吕某的电话进行劝阻,与此同时紧急启动分级联动劝阻机制,成功制止了此次诈骗,为吕某及其公司挽回资金损失286万元。
“公安机关在加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同时,坚持防范为先,不断提高群众反诈防诈的意识和能力。”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姜国利介绍。2021年公安部推出国家反诈中心APP,截至目前已受理群众举报线索1460余万条,向群众预警2.3亿次,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国家反诈中心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优势,指导各地统筹全警资源力量,建立分级联动劝阻机制。“预警提示、一键举报、风险验证、普及防骗知识,是国家反诈中心APP的主要功能。”公安部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开通预警劝阻专线和短信系统,第一时间提醒群众
一天下午,浙江杭州的何某接到一通陌生电话,对方称何某在某APP上购买的商品因快递公司工作失误造成快件丢失,并表示要给何某赔款。何某信以为真,正在按照对方要求打开支付宝时,接到了96110预警劝阻专线打来的电话,被告知联系她的“客服”是骗子。96110是公安机关反诈专用号码,据介绍,2019年11月8日,96110预警劝阻专线率先在北京启用,目前已有29个省份的公安机关开通。
2021年7月14日,工信部联合公安部正式推出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。工信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可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自动分析发现潜在被骗用户,并通过12381短信端口第一时间向用户发送预警短信。
据介绍,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上线以来,已成功发送预警信息1.49亿条。“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上线后,提升了公安机关预警劝阻的时效性和精准性,能够对潜在的受骗群众第一时间进行预警劝阻。”姜国利说。
推出“一证通查”等服务,不断强化“两卡”管理
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,部分涉案电话卡由诈骗分子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办理,用户本人并不知情,但这些涉案电话卡也可能会对实名用户个人信用产生负面影响。
针对此类情况,工信部推出全国移动电话卡“一证通查”服务,截至今年4月底,用户查询量已累计突破6700万次。“‘一证通查’服务打通了93家省级基础电信企业和39家移动通信转售企业相关数据,群众只需要使用居民身份证,即可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,查到本人名下持有的全国移动电话卡数量。”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。
被诈骗分子冒用身份信息的情况,同样也出现在银行卡办理领域。为方便群众对跨行银行卡账户进行查询,2021年12月,中国人民银行指导有关金融机构在云闪付APP上试点“一键查卡”功能。自该功能试点上线以来,已累计生成超过百万份查询报告。
“2021年,金融系统识别拦截资金能力明显上升,成功避免大量群众受骗,月均涉诈单位银行账户数量下降92%,个人银行账户户均涉诈金额下降21.7%。”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介绍。
Copyright © 2015-2023 港澳导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